常言道,婚姻是一双鞋子,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。把金钱作为唯一尺度,如“黄金分割”似的圈定婚姻的幸福与否,其实有些荒谬。因为,说丈夫收入是妻子的“一倍”,婚姻最幸福。那么,大于或小于时,婚姻是否就不平衡、不幸福了呢?而且,夫妻的收入之比,若大大高于此限,或正好倒个儿,莫非意味丈夫要私下“包二奶”?妻子得去找“小白脸”不成?
另据报道,有关机构在对城乡3200对已婚夫妻的抽样调查显示,年轻的、高学历的城市丈夫,在夫妻冲突时更爱哭泣。心理学者认为,现代丈夫把“男人有泪不轻弹”的古训置之脑后,主要原因是男人活得太累了,哭是为了宣泄压力。试想,在法定上男女工资平等的条件下,已有不少城市丈夫,不堪忍受现实的重负,在家里哭给妻子看。此情此景之下,婚姻专家却强调,丈夫要比妻子多挣一倍钱,不是明摆着添乱、帮倒忙吗?!
有关婚姻的幸福问题,本人颇为认同美国人类学家海伦·菲希尔的观点。她认为,男女双方有着类似的背景和经历,婚姻生活会更和谐。结婚并不等于一定要承担许多压力。这话里话外,也许透着点“门当户对”的封建意识。但婚姻不要承担太大压力之说,倒是千真万确的。
当然了,上述“幸福婚姻平衡点”的理论,也并非一无是处。曾经有报道说,一王姓“有志青年”,抛妻弃子跟一个比自己大11岁的富婆结婚,结果闹出“性奴”、“恋兽”及索赔1000万元的风波,最后,还被老同学“揭底”,说王爱慕虚荣,不管不顾。大学时就想找个有钱女人帮助自己。窃以为,惟独这个王姓同学,不知专家有“二比一”这说法,才是可惜可叹又可耻。